定罪条件

诈骗罪民事欺诈立案标准

2022-06-17 11:02:33

  诈骗罪民事欺诈立案标准是,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就可以立案侦查了,数额较大的标准一般是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不同地区对于该数额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确定。

  

诈骗罪民事欺诈


  一、诈骗罪民事欺诈立案标准

  诈骗罪民事欺诈立案标准如下:

  我国没有欺诈罪,欺诈到一定金额就是刑事的诈骗罪,如果是合同方面的会构成合同诈骗罪。

  提醒您,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的,应立案进行侦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是什么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民事欺诈行为与诈骗罪的区别

  民事欺诈行为与诈骗罪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履行合同创造条件。


手机:13305336984

执业证号:13703201610692507

所在律所:北京盈科(淄博)律师事务所___一点点看法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228号金融大厦17层

首页 律师简介 电话咨询 联系我们